这两天,浙江启动今年第五轮巡视工作。这般紧锣密鼓,目标很明确,就为了在年内实现对全省
再联系到近日的一些新闻,如在依惯例可能涉及人事调整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前夕,一天之内“双开”4名省部级高官;中央印发了《中国廉洁自律准则》及《中国纪律处分条例》全文,为党员划底线;浙江省委常委会研究持续推进纪律和作风建设工作,再次强调,要靠纪律管全党……
虽说站在巡视方的视角上看,各项工作都在保质保量地向前推进。无论是巡视单位的范围,还是处理官员的人数,都很拿得出手,成绩单相当漂亮。但几轮巡视下来,是否就真的能药到病除、立竿见影呢?恐怕未必。
按巡视组的说法,那一些问题反映突出、多年未巡视且职责权限大的单位,往往会被列为巡视的首选对象。
这些单位之前一般都是监管的盲区、违法违纪的重灾区,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。很多问题不说是积重难返,至少也已让身在其中的人们习惯成自然,觉得“这没什么”,心中那根底线早已一降再降。这回一下子收紧,难免会有人不适应,所以才会有这么多人以身试法、顶风作案。
梳理省委巡视组反馈的“问题清单”,显而易见,土地出让、工程建设、农村腐败等关键词,几乎出现在每一个地方的情况反馈中,可见,这是通病,而且都是些“硬骨头”。这些领域的腐败高发,有其历史惯性和工作特性,绝不是凭一纸《关于巡视整改情况的通报》就能彻底杜绝的。
巡视方向被巡视方反馈巡视情况,被巡视方按照这些反馈查漏补缺。已有相关规定的,再次拿来出强烈重申;要是哪个细节还找不到对应文件的,就再出台一个处理条例、意见规定,打打补丁。
看似有来有往,回应积极,但也难免给人一种错觉:是不是各地非要等省委、等中央下来查了,才肯正视问题,努力解决?一旦整改通报发完,这件事就算翻篇了。这样的行事逻辑,让人细思极恐。
仿佛从严治党的工作,只是做给上头看的,只要把省委巡视组找出来的这些毛病,都给出一个解决方案,就算圆满达成目标了。这般头痛治头,脚痛治脚,必然只能治标不治本。
巡视组一年到头忙得累死,把问题都拎出来了,结果却没办法得到有效的解决,那巡视就形同虚设。或者说,短暂地解决后,又死灰复燃了,这样往往更容易变本加厉,让巡视工作功亏一篑。
其实,约束党员干部行为的文件再多,毕竟只是纸面功夫。能不能发挥其震慑力与杀伤力,关键还在于它们能不能从纸面中跳出来,走进日常监管。不然,时间一长,文件一多,指不定大家就忘得差不多了。所以归根结底还是那两句话:有没有落实?落实够不够严格?知易行难。
巡视整改不能像拨算盘:拨一拨动一动,不拨不动。如果各地不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,化“要我改”为“我要改”,不去主动察觉缺陷、分析问题、处理问题,只是干等着巡视组派任务、下作业,那就是没有真正把从严治党放在心上,这觉悟,还需要大大地提高。
苹果用户可登入AppStore搜索“浙江新闻”下载;安卓用户请可在各大市场(如豌豆荚、360手机助手、小米应用商店、应用宝、应用汇、安卓市场、安智市场、机锋市场、91手机助手、百度市场等)搜索“浙江新闻”下载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